星期四, 12月 06, 2007

臺灣民主紀念館

照片-台灣民主紀念館主體

● 紀念堂主體

  主體面積約一萬五千平方公尺,座落基地東邊,背臨杭州南路,坐東向西,遙望大陸。三層臺階高十四.五公尺,主體牆高二十四公尺, 斗拱至寶頂尖高三十一.五公尺,合共七十公尺。大門高十六公尺,重七十五噸,為青銅鑄建。正堂分上下兩層,上層平面為四十公尺見方,四角各突出七.五公尺,後方居中恭立 蔣公座姿銅像, 以供瞻仰。下層大廳設有文物展視室、中央通廊、演講廳、懷恩藝廊、中正藝廊、瑞元廳、圖書館、先總統 蔣公紀念室等。

[ 緣起 ]

就歷史軌跡而言,臺灣民主紀念園區所在基地的街廓範圍歷經清領、日本殖民時期至1961年,舊地為「營邊段」,過去曾為陸軍總部舊址。197545日蔣中正總統逝世,行政院成立籌備小組,決議結合民間捐款及政府出資並撥用國有土地興建 中正紀念堂。經甄選海內外建築師之設計後,於19761031日動土,19803月底完成,並於同年45日正式對外開放,整體建築設計以中國傳統帝王建築風格為其特色。

1990年春,改變臺灣憲政歷史的學潮:野百合學運在此開啟。從此,不論是民間團體或各政黨所發起的一連串臺灣民主遊行、社會運動,大都以此地為出發或匯集地, 中正紀念堂成為大多數國人見證臺灣民主化發展的共同回憶。為紀念並彰顯臺灣民主發展之歷程,行政院於2007510日將中正紀念堂正式更名為臺灣民主紀念館,中正紀念公園也更名為臺灣民主公園,整體命名為臺灣民主紀念園區。臺灣民主紀念館的設立,將展示臺灣人追求民主的艱辛歷程,並藉由相關活動史料、文件、影像資料的展示與教育推廣,共同珍藏臺灣得之不 易的民主發展與成果價值。讓臺灣民主紀念館的成立,達到促進歷史和解與記憶共存的目的,為臺灣民主前進注入新的生命力